在党的肌体中,每一位党员都是不可或缺的细胞,其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与威信,近期一起涉及对配偶失管失教的案件——原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杨桦被开除党籍的通报,如同一记重锤,敲响了党内纪律松懈、家风不严的警钟,此案不仅是对个人道德沦丧的谴责,更是对全党上下加强家风建设、严明纪律要求的深刻警示。
失管失教的阴影
据通报,杨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,本应成为遵规守纪的表率,却因对配偶失于管教,导致其利用杨桦的职务影响,从事营利活动,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,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,更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,家风不正,往往是从领导干部自身开始的,杨桦的案例,正是“一人违纪,全家受累”的生动写照,它揭示了家庭教育与个人自律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性。
家庭教育的缺失
“子不教,父之过。”同样,领导干部对配偶的失管失教,也是其自身责任缺失的体现,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,也是党员干部品德修养的第一课堂,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,能够有效抵御外界诱惑,防止“后院起火”,在杨桦的案例中,家庭教育的缺失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洞,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,也暴露出杨桦在家庭管理上的严重失职。
纪律的警钟长鸣
杨桦被开除党籍的处分,是对其违纪行为的严厉惩处,也是对全党的一次深刻警醒,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,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“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廉洁修身、廉洁齐家”,杨桦的案例却是一个反面教材,提醒我们:无论职务高低,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;无论身处何位,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严于律己、严于治家。
制度建设的紧迫性
杨桦案的发生,也暴露出当前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、配偶子女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和执行不力问题,要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,建立健全更加科学、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,这包括但不限于:一是完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,特别是加强对配偶、子女等直系亲属的财产、职业等信息的监督;二是强化对领导干部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管理,将家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体系;三是建立健全问责机制,对因失管失教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追责。
文化的滋养与熏陶
除了制度建设外,加强党内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同样不可或缺,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,如“家规家训”征集、“廉洁文化进家庭”等活动,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家庭观,让“以廉为荣、以贪为耻”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,形成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良好氛围,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在家庭中树立正面榜样,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家人及周围人。
社会的共同监督与参与
加强社会监督也是预防和纠正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重要途径,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,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工作,通过媒体曝光、网络问政等方式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、共同参与的反腐倡廉局面,要加强对公众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,提高全社会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。
共筑清廉之基
杨桦被开除党籍的案例,是党内反腐斗争的一个缩影,也是全党上下加强家风建设、严明纪律要求的一个新起点,它警示我们:清廉之基需共筑共守,每一位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、从现在做起,不仅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定,更要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管理;各级党组织则需不断完善制度、强化监督、深化教育;全社会则应形成合力共治的新格局,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党的肌体健康、永葆生机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。
有话要说...